国产2020最新精品视频,国产呦系列呦交,91天天在线综合播放,h片欧美日最新在线网站

<s id="mwkus"></s>

<output id="mwkus"><div id="mwkus"><ol id="mwkus"></ol></div></output>

<sup id="mwkus"><center id="mwkus"><label id="mwkus"></label></center></sup>

        <output id="mwkus"></output>
      1. 食品伙伴網(wǎng)服務(wù)號

        魚類卵甲藻病癥狀及防治技術(shù)

        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14-05-07
        核心提示:概述:卵甲藻病是一種傳染性魚病,又稱打粉病、白鱗病。

        概述:卵甲藻病是一種傳染性魚病,又稱打粉病、白鱗病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癥狀:病魚初期體表粘液增多,背鰭、尾鰭及體表出現(xiàn)白點,白點逐漸蔓延至尾柄、頭部和鰓內(nèi)。驟看與小瓜蟲病的癥狀相似,仔細(xì)觀察,可見白點之間有紅色血點。顯微鏡檢查白點,卵甲藻是不會動的,與小瓜蟲有明顯的區(qū)別。后期病魚呆浮水面,或在水中群集成團,身上白點連接成片,就像囊了一層白粉。最后病魚瘦弱而大量死亡。
          
          病原體:為寄生性嗜酸卵甲藻,藻體呈腎狀,寬大于長,寬102-155微米,長83-130微米。主要危害金魚,春末至秋季最嚴(yán)重,一般在酸性的池水即氫離子濃度為316.3-10000mlol/(PH5-6.5)中,水溫22-32℃時發(fā)生此病。金魚放養(yǎng)太密,缺乏動物性活餌料,病情更加嚴(yán)重。

        防治方法:用硼砂10-25ppm、生石灰5-20ppm全池遍灑,使池水的氫離子濃度調(diào)節(jié)100nmol/L以內(nèi)(即PH7以上),可使嗜酸卵甲藻脫落。將病魚轉(zhuǎn)移到水質(zhì)為堿性的缸或小池中,病魚很快痊愈。

        編輯:foodqa

         
        分享:
         
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推薦生產(chǎn)技術(shù)
        點擊排行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Processed in 0.025 second(s), 14 queries, Memory 0.88 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