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2020最新精品视频,国产呦系列呦交,91天天在线综合播放,h片欧美日最新在线网站

<s id="mwkus"></s>

<output id="mwkus"><div id="mwkus"><ol id="mwkus"></ol></div></output>

<sup id="mwkus"><center id="mwkus"><label id="mwkus"></label></center></sup>

        <output id="mwkus"></output>
      1. VIP標(biāo)識(shí) 上網(wǎng)做生意,首選VIP會(huì)員| 設(shè)為首頁(yè)| 加入桌面| | 手機(jī)版| RSS訂閱
        食品伙伴網(wǎng)服務(wù)號(hào)
         

        等電聚焦電泳技術(shù)

        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06-06-28
        (一)原理
        等電聚焦技術(shù)是一種根據(jù)樣品的等電點(diǎn)不同而使它們?cè)趐H梯度中相互分離的一種電泳技術(shù)。
        本法的分辯率極高,所以在進(jìn)行等電聚焦電泳時(shí),要求樣品不能過(guò)于復(fù)雜,一般應(yīng)經(jīng)其他方法(如層析法)提純后再進(jìn)行等點(diǎn)聚焦,才能得到比較滿意的結(jié)果。如利用人的純IgG再經(jīng)過(guò)等電聚焦電泳,可以滿意地分離IgG的四個(gè)亞類。如IgG2濃縮于pH7.0的部位,IgG3濃縮于pH8.0~9.0的范圍內(nèi),IgG4則濃縮于pH6.0以下的部位,而IgG則分布于全部pH范圍,且只有IgG1能存在于pH9.0以上的部位。
        等電聚焦電泳與其他分離方法結(jié)合起來(lái),將是一項(xiàng)很有前途的分析鑒定和制備樣品的好技術(shù)。
        (二)器材與試劑配制
        1.聚焦柱 有成品出售,分110ml和440ml兩種。
        2.電源 0V~1 200V可調(diào)20W的直流穩(wěn)壓電源。
        3.載體兩極電解質(zhì) 市售25ml瓶裝,濃度為40%或20%(W/V),pH范圍為2.5~11,也有其它pH范圍的,可根據(jù)實(shí)驗(yàn)條件選擇購(gòu)買(mǎi)。
        4.蔗糖(分析純)
        1. 電極液的配制見(jiàn)表:
        表 正電極緩沖液的配制
        正極在中心管內(nèi)
        正極在柱頂
        磷酸
        或硫酸
        0.05(0.2)ml或1(4)ml
        1Mol/L 酸溶液
        0.025(0.1)ml或0.5(2)ml
        1Mol/L 酸溶液
        H2O
        15(56)ml
        5(25)ml
        蔗糖
        11(44)g
        表2-3 負(fù)極緩沖液的配制
        負(fù)極在中心管
        負(fù)極在柱頂
        氫氧
        化鈉
        0.1(0.4)g或1(4)ml
        0.05(0.2)g或0.5(2)ml
        2Mol/L 溶液
        2Mol/L 溶液
        蒸餾水
        14(56)ml
        5(25)ml
        蔗糖
        11(44)g
        此配制用量為最大用量,一般用1/5的量即可。括號(hào)內(nèi)為440ml聚焦柱型號(hào)所用量配方。
        6.重、輕液的配制與混合
        ⑴重、輕液的配制:配制方法見(jiàn)表:
        表 重、輕液的配制方法
        110ml柱
        440ml柱
        載體40%(ml)
        水及蛋白質(zhì)溶液(ml)
        蔗糖(g)
        重液
        1.9
        37
        26
        輕液
        0.6
        51.5
        重液
        7.6
        148
        104
        輕液
        2.4
        206
                 
        此表為梯度混合器所用量,如用手工混合法則應(yīng)相應(yīng)適當(dāng)增加20%。
        ⑵重、輕液的混合:有條件的可采用梯度混合器裝柱。手工混合法操作如下:取24支試管(440ml聚焦柱則應(yīng)取46支試管)按2-5表各加入重、輕液,充分混勻。
        試管號(hào)
        重液(ml)
        輕液(ml)
        試管號(hào)
        重液(ml)
        輕液(ml)
        1
        2
        3
        4
        5
        6
        7
        8
        9
        10
        11
        12
        4.6
        4.4
        4.2
        4.0
        3.8
        3.6
        3.4
        3.2
        3.0
        2.8
        2.6
        2.4
        0.0
        0.2
        0.4
        0.6
        0.8
        1.0
        1.2
        1.4
        1.6
        1.8
        2.0
        2.2
        13
        14
        15
        16
        17
        18
        19
        20
        21
        22
        23
        24
        2.2
        2.0
        1.8
        1.6
        1.4
        1.2
        1.0
        0.8
        0.6
        0.4
        0.2
        0.0
        2.4
        2.6
        2.8
        3.0
        3.2
        3.4
        3.6
        3.8
        4.0
        4.2
        4.4
        4.6
        (二)操作方法
        1.決定電極的極性 如pH梯度范圍在6以下時(shí),則聚焦柱底的電極為正極。如pH梯度的范圍在6以上時(shí),則柱底為負(fù)極。原因是蔗糖濃度越大,電導(dǎo)越小,所以在等電點(diǎn)pH6~7的載體處,應(yīng)該避免蔗糖濃度最大的部位。
        2.裝柱 按電極的極性與電極液的要求裝柱。將聚焦柱垂直放置,先注入底部電極液,打開(kāi)中心管下端的活塞,從中心管上端,用帶長(zhǎng)膠管的注射器注入電極液,使液面在中心管下部開(kāi)口處之上達(dá)1cm處即可。
        3.注入載體溶液 加完后應(yīng)使電極液仍浸沒(méi)中心管的下部開(kāi)口,不使電極與載體溶液直接接觸。
        4.加重、輕混合液 從1號(hào)試管加起,用注射器沿管壁緩緩加入,流速約3ml/min,全部重、輕混合液加完后,再在上部加電極液,使上部電極浸沒(méi)。
        5.連接冷凝水管。
        6.電泳 電壓300V。開(kāi)始電泳時(shí),由于載體分子都不處于等電狀態(tài),所以它們都帶電,在電場(chǎng)影響下向各自的等電點(diǎn)移動(dòng),因此開(kāi)始時(shí)電流較大,以后逐漸減小。所以在開(kāi)始時(shí)電壓可稍低一些。電泳結(jié)束時(shí)電流約為0.30mA,電泳時(shí)間2~3天。
        7.樣品的收集 斷電后,關(guān)閉中心管下端活塞以免電極液流出,放入樣品,流速2ml/min為宜。以部分收集器收集,每管2ml。
        8.測(cè)每管的pH值和蛋白含量,將相近pH的同一蛋白質(zhì)的管合并。
        9.將分離的每一樣品成分過(guò)SepHadexG25(或G50),將蛋白質(zhì)與載體分離開(kāi)來(lái)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 
        推薦圖文
        推薦食品專題
        點(diǎn)擊排行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Processed in 0.159 second(s), 19 queries, Memory 0.89 M